[ Post by Mon(哆啦A夢) ( 2000.02.23 ) ]


第一篇、簡介

因為有網頁空間的考量,許多相關資料都以保留連結的方式處理,如果有興趣可以到相關網站參閱。
◆機器簡介
MD-5000P是ALPS公司乾式印表機在臺販售的最新機型,除了其他機型已有的乾式列印與熱昇華式列印之外,MD-5000P還搭載了ALPS公司最新的VD技術,也就是所謂的「變點」(Variable Dot)技術,該技術可以使單一色點有16種不同的大小,因此在細緻列印的表現上威力更為強大。根據說明書上的資料,各種列印方式的最大解析度分別是
熱昇華列印:600dpi
熱轉寫列印:1200dpi(實際上只有600dpi,1200dpi是以增強模式處理)
變點列印:2400dpi
MD-5000P在使用上有一些很便利的地方,例如可同時放7個色帶,以及在進紙之後,機器會自動調整紙的位置,還會自動偵測以確保進的紙是正的,如果看到機器在進退紙但都沒有列印,那就是在偵測紙是否放好了。
MD-5000規格表:看這裡
相關套件:看這裡
相關網站: 中文、英文、日文(http://www.timing.com.tw、http://www.alpsprinters.com、http://www.alps.co.jp/brand/printer/md5000/index.htm)

第二篇、耗材

◆耗材簡介-色帶
ALPS系列印表機與其他噴墨式印表機使用的耗材也不同,有別於噴墨式的墨水匣,ALPS是使用色帶列印,在一般彩色列印的模式之下,可以使用CMKY四色套色(C:Cyan,青色;M:Magenta,洋紅;Y:Yellow,黃色;K:blacK,黑色)列印,這種模式與一般的彩色印刷的套色方式是一樣的,列印時是分別將各種顏色的色帶列印到紙上,所以紙張會往復四次。在驅動程式中也可以不選擇四色套色,此時黑色色帶就不會列印,而黑色就以三色混合方式表現,缺點是黑色部份會比較淡,如果稿件中黑色成份少,可以運用三色套色來節省時間。
MD-5000P可以使用的色帶包含了一般的四色色帶、光澤護膜色帶、燙金色帶、熱昇華色帶與白色色帶之外,也可以使用最新型的「炫光色帶」、「經濟黑色色帶」、「特殊MF色帶」以及「光澤護膜色帶2」,各種色帶簡述如下:

炫光色帶
˙提供金色(GOLD),銀色(SILVER)兩種顏色。
˙光澤度媲美金箔般質感。
˙光澤度是從前金屬色帶的10倍亮度效果。
經濟黑色色帶
˙黑白列印可重覆使用20次。
˙速度增加一倍。 (不確定)
特殊底層MF色帶
˙使各種不同普通紙,變成專用紙使用。
˙VD模式列印,解析度可達2400dpi。
光澤護膜2色帶
˙可重覆使用5次,大輻降低成本。
˙光澤質感,更柔和亮麗。

注意!MD-5000P專用色帶在其他機器是無法偵測的,因此就算安裝也無法使用!購買前請注意編號以免買錯。

詳細色帶資料:看這裡
相關網站:(日文) http://www.alps.co.jp/brand/printer/suply/ink.htm

◆耗材簡介-紙
MD-5000P可以使用的紙有下列數種:專用紙、專用投影片、布轉印紙、卡片(黑、白、紅)、光澤轉寫膠紙、光澤相紙、光澤式貼紙、熱昇華專用紙、熱昇華卡片、熱昇華貼紙(大、小)、VPhoto相紙、VPhoto明信片。
其中較為特別的是布轉印紙,可以將圖案先列印至布轉印紙之後,再用熨斗把圖案轉印到布上面,而光澤轉寫膠紙也屬於類似的功能,可以用在更多種材質之上。VPhoto相紙是一張很薄、表面非常光滑的紙,因為紙的表面非常平整,因此可以使用VD的技術達到2400pdi的列印品質而其他的卡片或是貼紙,僅僅是尺寸上的差異,並沒有特別之處。。

詳細用紙資料:看這裡
相關網站:(日文) http://www.alps.co.jp/brand/printer/suply/paper.htm

◆耗材的使用成本
關於耗材的消耗方面,因為我個人是很瘋的,基本上想印的時候不太在意耗材的成本(之前為了測試機器,連印了好幾張很爛很爛的熱昇華列印,而且是印整張的)但是為了得到相關的指標,我還是找到了美國的測試資料提供參考。(僅供參考,未必準確)
以下資料皆不含用紙的成本,僅計算色帶成本。
1.黑白列印:
類型:A4一般檔案
列印解析度:600或1200dpi
覆蓋率:5%
色帶:經濟黑色色帶
用紙:普通紙

色帶壽命:約400張
成本:每張0.7元

2.彩色列印(VD列印)
類型:A4全綵圖檔
列印解析度:2400dpi
覆蓋率:60%
色帶:四色色帶與護膜
用紙:VPhoto相紙

色帶壽命:約30張
成本:每張31元

3.彩色列印(一般列印)
類型:A4全綵圖檔
列印解析度:2400dpi
覆蓋率:60%
色帶:四色色帶
用紙:普通紙

色帶壽命:約30張
成本:每張28元(註1)

4.彩色列印(熱昇華列印)
類型:相片(3 x 4.3,單位英吋)
列印解析度:600dpi
覆蓋率:56%
色帶:三色色帶與護膜
用紙:熱昇華專用紙

色帶壽命:約100張
成本:每張16元(註2)

註1
自行推算與資料不符,美國網站資料是每張美金0.45元,約合臺幣14.5元,若以國內色帶標準價格計算是28元。
註2
自行推算與資料不符,美國網站資料是每張美金0.85元,約合臺幣27元,若以國內色帶標準價格計算是16元。

更詳細資料(http://www.alpsusa.com/printers/costs)

◆各種創意素材之製作

如果有人曾經在網站上或是從某些資料上看到MD-5000P可以自行製作許多不同的創意素材,像是T-Shirt、馬克杯、燈箱看板、自製海報等等,根據我的實地研究發現,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的簡單。

自製海報:可以做但是比較麻煩
因為MD-5000P僅能列印到A4尺寸的稿件,因此想要製作大篇幅的海報,是不太容易的。加上MD-5000P的優勢就是精密、細緻的列印效果,因此圖稿的解析度必須要開的高一點(個人建議想要達到較佳的效果至少要150dpi)。因此,即使紙張可以接合,但是圖稿本身會非常的大,在製作上會比較麻煩。

T-Shirt:運用布轉印紙
這種方式倒是比較簡單一些,但是問題就會發生在圖稿的製作上,因為布轉印無法表現較細的部分,因此並不是任何圖稿都可以拿來用。

燈箱看板:也許是用光澤轉寫膠紙吧
我個人並不清楚該如何去做,但是事實上有人做出來,我想應該用光澤轉寫膠紙,不然就沒有其它的東西可以做了。不過在轉印的時候,熨斗的溫度不要開太高,以免融化壓克力板。

馬克杯:非常麻煩
如果各位有看到「臺閩公司」的網站的話(ALPS臺灣代理商),也許會對馬克杯印象深刻吧,因為那是假的。根據我到ALPS美國網站上查詢的結果,轉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壓力」與「溫度」,在紙類或是布品的轉印上,熨斗本身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是在馬克杯上就非常麻煩。有一種專門印製馬克杯的機器,這種機器當然不會有什麼人有,所以印製馬克杯的工作就非常困難了。此外,並不是一般的馬克杯都可以印,必須購買特製的轉印用的馬克杯,所以,哈哈,不說了!

大頭貼:運用軟體購買貼紙即可
卡片、名片:非常簡單
其他:我在美國的網站上看到好像是浮水印貼紙,不果我並不知道詳細的內容(我沒有看,因為沒啥興趣)。

◆相關資料
以下列出在美國網站上找到的資料,考慮到實用性所以只留下連結,有興趣可以參考。

1. How Do Alps Printers Work (Micro Dry and Dye Sublimation Printing)?(http://www.alpsusa.com/howto/howdo.html)
2. Using Single Foil (or metallic) Inks(http://www.alpsusa.com/howto/foilprint.html)
3. Using Multiple Foil (or metallic) Inks (Part I)(http://www.alpsusa.com/howto/multifoil.html)
4. Using Multiple Foil (or metallic) Inks (Part II)(http://www.alpsusa.com/howto/multifoil2.html)
5. Making Photo Mugs(http://www.alpsusa.com/howto/mugs.html)
6. T-Shirt, Sports Cap and Cloth Transfers(http://www.alpsusa.com/howto/tshirt.html)
7. Water-Slide Decals(http://www.alpsusa.com/howto/decals.html)
8. Print on Vinyl for Signs and Bumper Stickers(http://www.alpsusa.com/howto/vinyl.html)


第三篇、技巧篇
本篇不對於一般列印做介紹,而是對於較為特殊的列印方式以及小技巧進行解說,所有資料都是我自己試出來的,因為測試的不夠完備可能會有許多不適用的情況發生,若有此情況煩請告知,若造成各位的損失,本人深感抱歉。

◆多色列印技巧
雖然中文說明書寫了一大堆,但是還是搞不太清楚,尤其是用到燙金的時候,真是不知道該如何使用。不過,驅動程式有一個很方便的選項,讓使用者可以輕鬆的進行各式的列印,那就是「多重層次列印」。
「多重層次列印」指的是每印完一次紙會自動退回到啟始位置,而不會送出到接紙盤,在紙回到啟始位置之後,驅動程式會退出,恢復可以操作軟體的狀態,而且可以把前蓋打開更換色帶。
基於這一點,在製作圖稿的時候,運用PhotoShop的Layer功能,將不同次列印的圖稿,分別加以開啟或是關閉(右下方Layer的眼睛開或閉),考慮好層次的順序,分別列印,只要打開「多重層次列印」,圖稿要如何製作,悉聽尊便。

◆MF色帶的使用
我個人建議平常可以使用專用紙加上VD列印,可以得到很不錯的效果,而且成本也不算太高,但是有人會懷疑MF色帶的耗損不就非常驚人了?
雖然驅動程式中包含了MF色帶與光澤護膜的「手動預視」來圈選出要打上MF色帶的區域,但是當文字或是圖稿呈現斜向的時候,就非得整張打上。沒關係,驅動程式又提供了一個很方便的功能,就是「使用特殊色」,裡頭有一個MF色帶的選項(最後一個),這代表的就是,驅動程式會把圖稿裡必須打上色帶的地方才會打一層MF色帶,但請注意「多重層次列印」也必須勾選,等到MF色帶打好了,就用正常層序操作即可,如此既可以達到優良的列印效果,同時可以節省色帶成本。請注意用這種方法列印的時候要把「背景層」關掉,否則驅動程式會認為背景的範圍都是要進行列印的。

◆光澤護膜的使用
如果各位認為整張紙打上光澤護膜有點浪費,而且空白的地方原本就不必費心去打膜保護,此時,可以運用類似上述的小技巧來節省色帶。在色匣置放架上裝入光澤護膜2(MDC-FRVG ),圖檔準備好之後,在驅動程式裡勾選「多重層次列印」,印好之後稿件會退回啟始位置待命,此時勾選驅動程式中的「使用特殊色」中的「光澤護膜」的選項,再次列印,就可以只在列印色帶的地方打上護膜了。用這種方法也是要把「背景層」關掉。

◆燙金功能(金屬色帶與炫光色帶)
我第一次使用燙金功能的時候發現金屬色帶並沒有被打到紙上,根據中文說明書裡的解釋,我推論在一般列印的模式下想要出現金屬色必須根據書中列的配色表進行調色,但這其實有點麻煩。此外在多色燙金列印會有色數限制,並且無法表現出半色調,這對於稿件的設計上有許多限制。不過沒關係,不需要如此費心,在此,我再提出跟上述方法類似的小技巧,可以避過驅動程式的限制。首先,確定稿件中燙金的部份,如果是文字則非常簡單,如果是圖形中的一部份則稍微麻煩。先說明文字的方法,如果文字部份都沒有跟其他地方重疊,在列印的時候先關掉文字的Layer,在驅動程式裡選好「多重層次列印」接著列印即可,當稿件退回啟始位置的時候,把其他Layer都關掉,只打開文字Layer(如果多種燙金色則分次進行,切記每次都要要勾選「多重層次列印」,否則稿件就會「跑掉」),在「使用特殊色」裡頭選擇「使用特殊色匣」,並選擇「單色列印」,勾選色帶,勾選「多重層次列印」即可。如果文字跟其他地方有重疊,等到全部都印好之後再列印燙金文字部份。
如果是圖形的一部份,請參照說明書中的方式,將燙金部份選取並複製到新的Layer,順序沒有關係,先勾選「多重層次列印」列印不必燙金的部份,接著更換色帶列印燙金的部份。說明書中先印燙金的部份的方法必須把圈選的部份刪除,這樣子在四色列印的時候才不會印到燙金部份。如果不刪除的話就要先印彩色的部份。不過有時候用PhotoShop剪下區域複製到其他Layer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條細縫,如此會造成列印的瑕疵,所以我建議先印彩色的部份再進行燙金的工作。

第四篇、維護保養
◆機器維護
平常不用的時候最好用塊布蓋起來以減少灰塵,此外避免液體潑濺等等,就像一般的電腦周邊一樣。值得注意的是小心螞蟻在機器底層作窩(本人就發生此事),輕則影響列印品質(紙面上有螞蟻屍體),重則造成機器損壞。
◆清潔工作
如同說明書裡頭談到的一樣,定期進行「色帶導板的清潔」(說明書P104),隨著列印次數的增加,色帶導板上會積存一層像是膠帶的東西,必須用真的膠帶把它「黏掉」。此外,熱昇華專用紙裡頭會附一個清潔墊,每列印20次熱昇華就換掉這個清潔墊(反正留著也沒用)。
◆卡紙
我發現有時候進紙的時候,紙的前緣會被進紙匣壓到而翹起來,並且曾經發生過因而卡紙的情形,一旦卡紙除了照說明書的方法壓下「鬆紙桿」(p107)之外,注意如果還有紙卡在印字頭附近,必須常小心把紙取出,避免損壞。


第五篇、其他

◆驅動程式
臺閩公司出貨時所附的驅動程式是6.03中文版,網站上有很古早的6.21中文版,但是新版的驅動程式比較好嗎?我實驗的結果是:未必!
根據驅動程式資料顯示,該驅動程式是由美國版本改寫而來,臺灣與美國的機器是否有實質上的差異就不得而知了。新版驅動程式僅僅加入了兩個新的功能,而且是功用不大的功能,第一個是「檔案/品質」頁籤的「用紙種類」多了個「自訂模式」,是為了配合「檔案種類」下的「自訂模式」選項而加的,但是似乎是沒啥用處,反正不是VPhoto相紙或專用紙,也不是厚紙的話,就是普通紙了嘛!而且當我選到「自訂模式」的時候,驅動程式就認定我要用熱昇華列印,真怪!
第二個功能是「影像設定」頁籤的「影像增強」中的「四色套色模式」多了兩個次選項,分別是「圖文」與「整張稿件」(詳細的名字我有點忘了),這個設定真是匪夷所思,稿件上除了圖文之外還有什麼?圖文不以四色套色,其他哪裡需要四色套色?
新增功能了無新意就算了,更糟的是驅動程式的校色有問題,我的稿件在裝過驅動程式之後,都紅的出奇,在不斷的實驗之後(浪費不少色帶)發現當驅動程式換回舊的6.03版之後就沒問題了。
我在下面附了6.22日文版的連結,我試用過之後發現跟6.21版幾乎沒有差別。加上文字顯示問題,不建議使用。

6.03中文版驅動程式http://www.tielink.com.tw/driver/md5000.exe
6.21中文版驅動程式(http://www.timing.com.tw/driver/md621.exe)
6.03中文版驅動程式(熱昇華)http://www.tielink.com.tw/driver/md5000p.exe
6.22日文版驅動程式(dosv / Win95/98)(http://www2.alps.co.jp/dl_files/md9n622.exe)
6.22日文版驅動程式(pc9800 / Win95/98)(http://www2.alps.co.jp/dl_files/md9d622.exe)

◆色彩定義檔
我在美國的網站上找到了7個不同功能的色彩定義檔,臺閩公司網站上的3個跟該站是相同的。在我的測試之後,圖稿的列印幾乎沒差別,而色塊的測試也幾乎無差異,只是用了色彩定義檔之後的紅色會有比較明顯的藍色細線,但是幾乎看不出來。所有的色彩定義檔資料如下:
MD5_FINE.ICC 專用紙、標準解析度、精緻網點、四色套色
MD5_FINEF.ICC 同上加光澤護膜
MD5_STD.ICC 專用紙、標準解析度、標準網點、四色套色
MD5_STDF.ICC 同上加光澤護膜
MD5_VPF.ICC 專用紙、VD列印
MD5_VPS.ICC VPhoto相紙、VD列印
MD5_DS50.ICC 熱昇華列印
下載(ftp://ftp.alpsusa.com/alpsusa/icc)


第六篇、實戰篇
本篇將進行兩種測試比較。
◆測試一
目的在於比較出不同用紙與不同列印模式之間的差異,因此並不包含燙金或是特殊色等等的比較。
這次測試的圖檔是用掃描器掃下來的,用PhotoShop5.0調整色階(Level)之後,進行列印,並未修整圖檔(去雜點……)。以下是所有相關資料:

圖稿是以Vuego Brisa300P(Acer Prisa300P)SCAN取得

影像類型:彩色照片
掃描模式:高品質
解析度:300dpi
去網紋:中度
色彩增艷:無

圖檔以Photoshop5.0略微修飾之後列印
列印分別以普通紙一般列印、專用紙一般列印、專用紙VD列印、VPhoto相紙VD列印以及熱昇華列印五種模式進行
(備註:專用紙VD列印之解析度較VPhoto相紙之VD列印解析度低)
列印結果:(敘述較抽像不如親眼比較)

1.普通紙
普通紙最大的問題就是紙的纖維較為粗而且較為明顯,因此列印出來的稿件可以清楚的看到色帶打不到纖維中的空隙而出現許多的白點。除此之外,仔細的觀察,可以看出點與點之間不同色帶所打出的細小色點並不是凝聚的很好,因此,可以清楚的看到白點與細小的色斑(不同色帶所打出的點)。這兩種現象加在一起就會使得稿件顯得髒髒的,並不是十分的細緻。列印之後的表面也不是很平整。

2.專用紙一般列印
專用紙的纖維較普通紙來的細小,表面光滑許多,因此列印之後,白色雜點出現的機會就少了非常多(出現的量很少)。而普通紙色點四散的情況也改善許多,列印之後表面也較平整,但是在色階的表現上依然不盡理想,只比普通紙列印好一點點。

3.專用紙VD列印
MD-5000P除了熱昇華列印之外,最強的祕密武器就是VD列印了,這個ALPS研發出的新技術,號稱每一個點都可以有16種大小,因此可以達到最高2400DPI的水準。以專用紙進行VD列印必須要有一個額外的色帶(特殊底層MF色帶),其功能是先把紙的表面打上一層透明的薄膜,以增加表面的平整度,VD列印才可以充分發揮功效。這個比一般列印多出的步驟就使速度顯得非常的慢,在薄膜打完之後開始列印,所耗時間與其他模式相仿。這個模式列印出來的稿件明顯(是很明顯)比專用紙的一般列印模式來的好,最明顯的就是許多雜點(纖維中的白點、色點間混合不是很完美的雜色點)已經不見了,顏色與飽和度優良許多,更棒的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色階問題,在這個模式之下已經得到很好的改善,漸層的感覺很好。

4.VPhoto相紙VD列印
以VPhoto相紙列印就不需要打上底層MF色帶,速度就跟一般的列印很相似。在這個模式下列印,我只能說色階良好呈現、色彩飽和度極佳、細部的表現非常美麗細緻,簡而言之,比之前所有的模式都強上許多,而且已經很棒了!

5.熱昇華
最後就是最強最勇的熱昇華列印了,第一次印的時候不慎放進一張「襯紙」,因此色帶加熱的時候無法順利的轉印到紙上,並且發出紙被撕裂的聲音,非常恐怖,我原先以為是色帶斷了(據說黃色色帶非常容易斷),但當我拿起稿件的時候就發現紙不太對,因為太薄了,熱昇華專用紙是很厚的,立刻換進一張正確的紙果然順利印出來了。熱昇華列印大致上所有的表現都較其他列印強上許多,既無所謂雜點,色階表現較VD列印來的更好,飽和度與彩度更是沒話說,唯一的缺點是,熱昇華專用紙表面極為光滑,取出時常常因為某些原因(例如靜電)會吸附一些小灰塵,而這些小灰塵就是列印的最大殺手!值得一提的是,我幾乎每次用熱昇華列印都會出現細小的「刮痕」,原因不明,也許就是灰塵造成的。

◆測試二
這次測試是用相同的圖檔,在不同pdi數之下進行一般列印與VD列印,以比較出不同解析度之下的不同列印模式之間的差異。

測試圖檔:素材庫之圖檔
原始圖檔資料:2950x2054 24bit 350dpi
列印用紙:專用紙
列印模式:300dpi VD列印、300dpi一般列印、150dpi VD列印、150dpi一般列印
列印模式:VD列印皆使用MF色帶,所有列印都採用四色套色,以驅動程式校色

1.300dpi VD列印 vs. 300dpi 一般列印
差別太明顯了!VD列印時,色階表現非常好,尤其是正中間的葉片,一般列印時的雜點很明顯,但在VD列印下就幾乎看不到了。而且感覺圖稿裡的東西都是完整的平面,而不僅僅是一堆點湊在一起。VD列印比一般列印的色調略偏紅色。

2.150dpi VD列印 vs. 150dpi 一般列印
我只能說一般列印真的很吃力,印起來很像噴墨印表機印的,不過我並不知道相同的圖稿用噴墨的機器會差多少,只是感覺起來有一點像。然而在VD列印之下,表現非常的好,優點跟上述的一樣。色調偏紅的情形同樣也發生了。

3.150dpi VD列印 vs. 300dpi VD列印
我感覺起來如此比較是有問題的,因為150dpi的圖是以縮點的方式得到的,基本上跟300dpi的圖稿不知道有沒有差異,這也許要等往後不斷的測試才會知道。但是這次測試的結果發現兩張完稿幾乎沒有差異,我仔細的看了又看,除了旁邊打上的說明文字清楚的告訴我這兩張是不同的之外,我無法分辨出那張是用150dpi那張是用300dpi印的。

◆結論
1.經過這兩次測試,可以很清楚的知道,MD-5000P的能力的確是一般使用者可以充分發揮的,因為一般使用者很不容易取得高解析度的圖檔,如果自行掃描,300~600dpi已經是極限,如果可以將300dpi的圖檔列印的很好,事實上就是不錯的機器了!(當然價格實在太貴了!)
2.如果列印的稿件不是非常的要求品質,或是圖檔本身就先天不良,建議用專用紙一般列印即可,專用紙一張價格不到兩元(200張紙,臺閩公司網站資料是340元、光華商場330元、T-ZONE 350元),效果較普通紙來的好很多。但是如果要列印重要的稿件或是希望能夠有較好的表現,就建議不要用一般列印。
3.專用紙VD列印較為耗時,成本也不低(但不會比VD相紙高),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專用紙比較厚,比VD相紙厚一點點(沒有厚到哪裡啦!),如果要裝訂就不會跟其他的紙差太多。VD相紙(VPhoto)比較貴,薄一點,速度也快一些,而效果是更為上層。
4.VPhoto相紙VD列印可以得到只比熱昇華略差的列印效果,但是相紙很貴,而且不好買,紙也薄了一點(這不是缺點)。
5.熱昇華無疑可以得到最好效果,但是成本更高,光是色帶就貴了4成左右,而熱昇華專用紙一張索價達到30元之譜,如果不是有絕對的必要,就不必考慮這種方法了。
6.必須強調的是,MD-5000P可不能「化腐朽為神奇」,如果圖檔品質太差就不用玩了!之前我沒有好的圖檔,把從網路抓來的美女圖拿來列印(72DPI,壓縮失真、雜點一堆……),結果是慘不忍睹,這是事實,更是現實!

◆建議
根據上述小技巧,我相信各位已經知道我的建議為何了吧,那就是專用紙以VD模式列印,但是以「使用特殊色」以及「多重層次列印」的搭配,可以節省許多MF色帶的成本,又可以享受到VD列印的優點。再提醒一次,以「單色列印」來進行MF色帶與光澤護膜的時候,要把「背景層」關掉才有效果。


第七篇、廣告篇
去年9月28日,日本ALPS公司又推出新機種MD-5500,我大致上看了一下,各位可以去日本的ALPS公司網站上查詢,但是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新產品介紹沒有英文版本,漢字又非常少,根本看不懂。此外,日本的網站所列出的耗材有許多是臺灣沒有的,價格也略低些,如果有門路可以到日本買,建議還是多買一些放著。
詳細的MD-5500資料(http://www.alps.co.jp/brand/printer/md5500/index.htm)


後記
原本只是想寫一些列印測試的資料,也就是第一次測試的東西,但是後來想想大丙網站放的東西,雖然都是小眾,但都非常專業,從機車、小電腦以至於大電腦,都是其他地方不容易看到的,所以為了保持該網站的品質,於是我寫了許多東西,包括一些小技巧,希望這些東西對於各位有一些幫助。值得一提的是,機器是死的,而我所談的只是操作的方法與心得,稱不上是專業,所以如果有任何錯誤之處,敬請不吝指教,同時也希望集合一些使用同樣系列機器的朋友,彼此交換心得。
我的信箱:mon@ms11.url.com.tw